• 新聞中心
    當前位置 當前位置:首頁 > 新聞中心 > 知識百科

    建筑科普知識來啦:關于四川古建斗拱,你得了解這些!

    所屬分類:知識百科    發布時間: 2020-06-04    作者:admin
      分享到:   
    二維碼分享

    建筑文化是我國古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雖然現在留存下來的完整古建筑越來越少了,但人們仍會盡力去保護甚至重建這些古建筑,這也是為什么仿古建筑會越來越多。在我們國家的建筑文化中,有一種叫做“斗拱”的結構建筑被頻繁提及,今天,小編就來跟大家說說四川古建斗拱。

    四川古建斗拱



    在解釋“斗拱”之前,不得不先提到“榫卯”的概念。榫卯,顧名思義,由“榫”和“卯”兩個構件組成,是我國傳統的木結構連接方式,凸出為“榫”、凹進為“卯”,采用凹凸結合的方式,不需要一顆釘子,也可以形成相當穩固的結構體系,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。


    這里你可能會問了:為什么不能直接用釘子連接呢?或者干脆用膠粘,不是來得更快嗎?很遺憾,古代的冶金技術和材料科學尚不發達,還不足以制造出理想的釘子或是黏性材料。而且可以想象,無論是釘子還是膠水,都難免會破壞木材本身的完整性,一次加工完成之后,就再難改動或是拆裝,很不方便??赡芤彩浅鲇谶@些考慮,我們的古人發明了“榫卯”。榫卯的用途非常廣泛,大到殿堂、屋架,小到家具、器械,凡是用到木材的地方,幾乎都離不開榫卯。過去玩兒的孔明鎖、今天玩兒的樂高,其實都是榫卯。



    如此一來,再去理解“斗拱”的概念也就不太困難。斗拱的命名邏輯和“榫卯”相同,也是由“斗”和“拱”兩個主要構件組成:方方正正、形似米斗的是“斗”,長條狀、似彎弓的是“拱”;除此之外還多了一個斜向構件,稱作“昂”。斗拱的搭接方式在本質上也是一種榫卯:斗中間的凹槽內放置拱、拱兩端的凸起處再放置斗,如此由下至上、交替反復,構建起一攢完整的斗拱結構。



    根據具體位置、方向的不同,斗又可以分為櫨斗、交互斗、散斗、齊心斗幾種,拱則更為豐富,包括萬拱、瓜拱、泥道拱、令拱、華拱等等,不過這不重要,你只要知道它們都是齊心協力、負責傳力的構件就好了。昂的話永遠位于斗拱的前后中心線上,方向也是固定的,即尾端靠里、靠上,尖端靠外、靠下。有時候還會看到一種構件被稱作“翹”,不用管它;它是清代才細化出來的概念,相當于之前的“華拱”。


    說起斗拱,要說的就太多了,還有很多大家之前沒聽過的專業術語,小編擔心說太多大家一時還消化不來。如果大家對四川古建斗拱感興趣,想了解更過斗拱文化,可以在下方留言哦。

    Zoom人与Zoom视频,Zoom人与增,Zoom与牛性胶